以下這篇是我一個好朋友寫的
文中某些觀點與我不謀而合
至於我對教書跟對學生的看法
我會再回一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南蠻王孟獲
[部分恕刪]
※ 引述《LeonYo (空殼子)》之銘言:
: 我的任務不是要讓他們觀念清楚,而是讓他們即使觀念不清楚
: ,也能得分!
其實我並不是想回這篇文章,只是想藉版主的這一段文字跟經歷
來談談自己最近的一些想法。
這幾年的教科書常改版。如果把最近幾屆的學生列出來,大概情況如下:
現齡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現年級 國一 國二 國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大一 大二 大三
國教材 九年一貫後三屆 九年一貫前三屆 部編審定並行
高教材 九八教綱 九五暫綱 八四部編本
事實上,如果有版友教了一段時間的高中數學、物理、化學,手上又有
高中生的話,應該對「九年一貫」這個教材有一種深刻的情感....
一種深刻的無力跟悲哀。
我有一個學生,國中升高中的基測分數是240幾分,可是她一直到高一結
業為止都不會十字交乘法,更完全不知道因式分解是什麼東西。這個孩子
今年高三,是九年一貫第一屆,不久之後我就要把這樣一個「原始人」推
出去參加考試了。
我曾經問她,為什麼你竟然不會十字交乘法呢?
孩子這麼回答:「因為補習班老師說,基測不會考那個!基測只考選擇題
,所以只要能猜出正確的答案,不管懂或不懂,拿到的都是一樣的分數!」
我仰天長嘆,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細問之下,才知道她國中三年
沒有學到任何真實本事,只學到了如何從文章的前後脈絡跟題形的前後邏
輯來猜題。
這個孩子,錯了嗎?
或者這麼問,這個補習班老師,錯了嗎?
雖然我不是自願開始教書的,但是長久教下來,對教學的種種想法,策略
,實在是培養出了很大的興趣。而這幾年常常縈繞在我腦中的卻是同一個
問題:
「我們到底想要訓練出什麼樣的學生?」
我們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力資源?這些人力資源的背後,需要作什麼樣的
訓練?這些訓練的背後,需要什麼樣的學習過程、基礎知識?
我們到底想要訓練出什麼樣的學生?
那個補習班老師並沒有錯。事實證明,來她的班的,都是國一國二不用功
的孩子,國三卻能在她的訓練下拿到一定的分數,上了「理想」的學校,
享受到比較多的資源。
可是這種猜題能力,對高中教材不管用,觀察前後文字以推測結論的能力
,只能用在考試上,不能用在建立科學模型,解決問題上。
當我們把一批一批學測62,63,65級分的孩子送進大學,而他們卻沒有
在高中建立好任何一科的良好基礎,他們到底要怎樣面對大一的微積分,
大二的有機化學,大三的量子物理,大四的專題?特別是當他們根本是英
文猜題大王,對任何一個句子都只有七八成的把握能掌握文意的時候....
當這樣的一批人開始工作以後,他們要怎麼樣面對複雜的儀器,繁難的生
產管理,甚至奢言要創造突破性的產品,來改善台灣遲遲未轉型的產業現
況?
我們,到底,在想什麼,想要訓練出什麼樣的學生?
我從不否認我是個很愛唱高調,很理想主義,很迂腐八股的人;可是我真
的覺得,現在的補習制度,生病了!比我的八股,病得還更嚴重!
這個世界上,當然有快樂學習,但是從來也不會有輕鬆學習!
學習任何事情,哪樣不需要堅苦卓絕的磨練?磨練的不只是學問,還是心
智耐性。如果要輕鬆學習,那麼什麼都不學,是最輕鬆的!
很多家長,似乎把輕鬆學習跟快樂學習給搞混了。所謂的快樂學習,是指
學得樂在其中,使自己的想法跟生命起了變化,並不是指沒有負擔,安穩
逸樂。
反過來說,要快樂學習,就比起痛苦學習,更為艱難許多。興趣並不是一
種無止無盡燃燒的漫天大火,興趣只是我們心中的一絲希望火光。要讓興
趣持續,讓「快樂學習」的「快樂」延長,就必須不時加柴加薪。
而且「快樂學習」就是「主動學習」,主動的去追求自己想望的東西,是
一種要對自己負責任的行為。比起被動的,指稱一切都是家長老師、補習
家教要求她讀書,後者當然輕鬆多了,因為他們只需要被牷養,不需要為
自己的選擇負出任何責任。
家長竟然認為「快樂學習」比起「死讀書」要來得簡單,不亦異事乎?
補習班老師跟家教老師最後的,最重要的指標,的確就只有分數。我現在
依然在接家教,最近一兩個月,頗有case太多,體力不勝負荷之苦,即使
如此,這兩個月很異常的,case卻源源而來。
說穿了只不過是因為前年一個公館大,那裡牽出了一條「線」,去年一個
醫動物的,也牽出了一條線,剛好又有幾個朋友輾轉介紹case,牽出了一
些線。
所以教學成果最後只看成績,這是不容否認的。如果不是靠著那一點點成
績,我現在早被負債壓垮,要喝西北風,哪來的閒情逸致談什麼「我們到
底想要什麼樣的學生」之類的高調。
可是反過來說,如果我們這批施教者吃飽穿暖之後,就不去思索教學的本
質跟意義,不也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嗎?
教學是連續不中斷的,如果學生將來會繼續升學,那麼初等教育就必須為
中等教育作準備;中等教育就必須為高等教育作準備。「準備」不只是升
學,還包括了讓學生獲得他們所應有的武器,以及對環境的認識。否則徒
論分數,像文初的那個補習班老師那樣搞,等於是讓學生手無寸鐵、赤身
露體的站到戰場上去!
九五暫綱第一屆聯考範圍發布以後,我望著剛公佈的內容發呆。
文組的指定科目考試,數學乙,考試範圍不包含三角函數跟向量;理組數
學則以三角函數跟向量為主軸,當然跨類組的學測範圍幾乎不變。
其實我心裡是很明白的,這是一種分流。讓文組學生以多項式、排組機率
統計為學習主軸,剛好可以銜接管理、統計、財務金融、風險等等科系的
數學。而二類組的學生則以向量跟分析幾何為基礎,增強空間構型能力,
以應付物理、土木、機械等科系的需求。
可是這實在是割太大了!現行的高中教材,已經不難不多,高中三年內要
學到一定的水準,即使對文組的學生而言,也不困難。
有必要就這樣的放棄三角函數跟向量嗎?這兩個基礎知識,對統計的數學
,也並非不重要的!
而且當文組數學範圍越來越小,理組的跨考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因為文
組數學變得越來越好準備。這難道就是教育部想要的?
如果是這種程度的教改,不需要他們這些學者專家出面,就連我,我都覺
得我也想得出來!
或者是,我們為什麼不讓高中數學從高二開始分流,全部教材重編,教師
分批受訓,讓文組學生加強邏輯訓練,程式語言,人文資訊與圖表的結合
判讀這些能力?這樣不是應該更像是「文組數學」一些嗎?
我對教育部的憤怒,在我自我解析之後,自認找到了一個答案。
就是他們根本沒有認真的,用心的想過,我們想要訓練出什麼樣的學生!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哪裡遭受批評就改哪裡,全無一貫性可言。標榜快
樂學習,其實只是逃避輿論的壓力,只希望自己不要成為「給予學生太多
壓力」這種輿論中的兇手。
這跟我對文初的那個補習班老師的憤怒是一樣的。
她也是一樣,逃避了去思考,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學生?
然後,單純的訓練出一批考試機器,讓他們學會了跟讀書完全無關的考試
技巧。什麼叫填鴨?強迫學生唸書,不叫填鴨。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學
習跟生活無關的東西,看似比較輕鬆,減少了學生抱頭苦思的量,但是我
卻認為,沒有比這更填鴨的事了!
如果你不是按end看完這一大篇的抱怨文,我希望一樣是施教者的你,能
跟我一起,在提高學生成績之餘想想,我們到底想要訓練出什麼樣的學生
....
- Oct 26 Fri 2007 22:54
[ 轉貼 ] 我能給孩子什麼? [要轉錄請先告知]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